2017-08-01 09:41:41 广西日报

  20世纪30年代的白龙珍珠城城门。(资料图片)

  过去珍珠自然生长,产量低下;如今推广养殖技术,量增质优。(资料图片)

  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海之皇冠”,嵌有228颗南珠。

  石子聪养殖成功的彩色珍珠。 (资料图片)

  重新修复的白龙珍珠城城门。

 

  罗劲松 文\图

  开栏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八桂大地沧桑巨变。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沧桑巨变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八桂画卷的创作者、书写者。今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明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值此之际,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广西日报社承办,推出“行进广西 精彩故事”专栏,回顾发展历程,感怀时代变迁,感恩中央政策,展望锦绣未来。

  “行进广西 精彩故事”专栏通过征集和讲述普通百姓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我区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生的真实故事,饮水思源,见微知著,从个人的发展追寻时代的变迁,从个人的命运感受时代的脉搏,呈现广西行进中的铿锵步伐、蓬勃生机,进一步增强全区各族人民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今日,“花山”副刊推出专栏首篇文章,敬请读者垂注。

  合浦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南珠故郡”的故事源远流长,“合浦珠还”的传说传诵至今。一个“珠还”梦想,一段圆梦历程,从遥远的汉代续写至今,刻记着“一带一路”大开放大开发在北部湾畔的行进轨迹。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合浦,指出北部湾要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合浦这颗南疆明珠,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1. 白龙

  追念一位好“能吏”

  时节已过大暑,顶着骄阳由北海市区往东行30公里,便到铁山港区宁静的海湾之滨。港区高耸的吊车遥遥在望,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铁山港公用码头时的嘱托,依然回荡在波涛起伏的北部湾畔——铁山港有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将来是北部湾经济区一个重要依托。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北海具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我们现在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

  静静矗立在铁山港区白龙海湾的明代白龙珍珠城遗址,正是北海先人当年在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历程中遗留的重要历史见证。“合浦珠还”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25年前重新修葺的白龙珍珠城南城门,如今已略显沧桑。城门前,东汉年间合浦太守孟尝的塑像面向大海肃然而立。城门右侧,树木掩映的白龙碑亭里存放着由巨型石龟背驮的《宁海寺记》古碑,碑文记述了明宣德年间朝廷派遣“钦差内臣”到白龙城监守采珠的往事。

  据史书记载,合浦珍珠早在秦代便已成为贡品,并经由交趾(今越南)等地远销海外。古人对合浦珍珠的青睐,源于它优异的品质。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如此描述合浦珍珠:“合浦珠名曰南珠。其出西洋者曰西珠,出东洋者曰东珠。东珠豆青色白,其光润不如西珠,西珠又不如南珠。”

  美丽的南珠,在引发世人交口称誉的同时,也曾引来众多贪婪的掠夺者。“合浦珠还”的故事,便由此而生。

  据《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东汉汉安元年(142年),在“海出珠宝”的合浦,由于数任太守“多贪秽”,以严刑峻法逼迫民众滥采珍珠,闹得合浦一带“夜海无光”“行旅不至”“贫者饿死于道”,以致“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

  为了让迁徙异域的南珠重回合浦,再放异彩,被视为“能吏”的孟尝经举荐出任合浦太守。孟尝一到任便着力“革易前敝,求民病利”,不过一年时间,“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然而,孟尝卸任离开合浦后,“珠逃不见”“珠去矣”的感叹又不断出现在史书中……

  2000多年来,合浦究竟产出多少珍珠,已经无法计数。史书中所存最高纪录是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采珠太监奉诏驱使民众在合浦、钦州至雷州一带海域采珠,共得珍珠2.8万两。

  到清代,朝廷又数次颁诏采珠,却已是“无所得而罢”。

  重又陷入困苦的民众,曾在合浦建起一座“还珠亭”,以追念清正恤民的孟尝。如今,亭已不存,亭上一副对联却流传下来:

  孟尝何处去了

  珍珠几时飞回

  2 . 养殖

  人工育出第一珠

  南珠再次回还合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

  1957年11月,鉴于日本大规模人工养殖珍珠获得成功,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把南珠生产搞上去,要把几千年落后的自然采珠改为人工养殖。

  在如今白龙城附近的火禄村,遗存着一栋破旧砖房。1958年3月白龙珍珠水产养殖试验场成立时,场部就设在这里。在何秀英等老职工的记忆里,养殖试验场成立之初,唯一的一位技术员只有中专学历。养殖过程中,大家最感痛苦的不是劳作艰辛,而是技术上面对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反复试验一步步解决马氏珠母贝的育苗、养殖难题后,何秀英和同事们开始琢磨插核育珠这一关键技术。他们先是按照古人描述的方法,用鱼眼、石头等作珍珠核。一次次失败后,最终锁定最佳珠核材料——蚌壳。

  材料选准了,如何植入又是另一个难题。起先,他们将珠核直接插入珠母贝内脏。一周后,大部分珠核都被吐了出来。这样插了吐,吐了插,反复折腾数月,最终发现窍门:珠核不仅要准确插至珠母贝生殖巢与肝脏之间,还须同时将外套膜的上皮组织移入。

  终于,绝大部分珠母贝停止吐核,安然生长。

  1958年11月,一位北京专家前来查看养殖效果。工人从海水里捞起一只养了几个月的珠母贝,撬开一看——一颗圆润银白的小珍珠,在贝肉中闪闪发光!众人顿时欢呼起来。

  中国海水养殖的第一颗珍珠由此问世!

  1962年,视察北部湾的陈毅元帅欣然题诗:“潮退沙平珍贝美,帆摇波晃琉璃碧。看今朝,合浦果珠还,真无价。”

  3. 冒进

  大起大落历风波

  20世纪90年代,号称“珍珠养殖霸主”的日本受海水污染、人工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珍珠产量迅速萎缩,南珠迎来大发展机遇。一时间,在蜿蜒曲折的500多公里海岸线上,东起合浦沙田,中至北海营盘镇、冠头岭、外沙,西至合浦党江,南至涠洲岛,珍珠养殖遍地开花。

  毗邻杨梅、白龙两大古珠池的铁山港区营盘镇彬塘村,是当年响当当的“珍珠养殖第一村”。如今,走进彬塘,一栋栋“珍珠楼”虽已略显陈旧,却依然形象地印证着那段热火的岁月。

  “那时候的彬塘可热闹啦!村里人都涌到海滩边搞养殖,一些外省打工者也跑来租房养珠。短短几年,都致富起楼了。你看那户姓黄的,他家以前因为老人多病,欠下一屁股债,一家人挤在一间土坯房里,穷得叮当响。后来养了10亩珠母贝,不过五六年时间就还清债务,起了这栋楼。”一位林姓村民谈起当年情景,感慨不已。

  面对养殖热潮,也曾有人提出质疑。一位应邀参加北海国际珍珠节论坛的专家到营盘镇参观时,面对海滩边密集的珠笼,皱眉感叹:“这里养珍珠就像种水稻一样!”他提醒:海水里的珠母贝密度,已经远远超过水域环境的承载力。

  市场,也很快向头脑发热的北海人泼出冷水。

  1998年11月,英国举办世界珍珠节。前往参展的南珠由于品质不佳,被组委会拒之门外。此后几年,南珠也只能以“旅游工艺品”身份参加国际性展览,难以跻身“珠宝”行列。

  2008年,一场冷冻灾害袭来,北海一带珠母贝的死亡率高达90%,绝大部分珠农血本无归。此后,养殖者也曾竭力恢复曾经的规模。但是,多年密集养殖以及无序开发污染海域环境造成的恶果,越来越严重地显露出来,珍珠养殖成了“亏本生意”。

  4.坚守

  耐住寂寞苦攻关

  “全民养珠”热极而冷,合浦一位凭借酒业起家的企业家却逆势而上,把关注的目光从酒窖转向珠池。

  乌坭池,临近山口红树林、儒艮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合浦七大古珠池之一。2006年8月,当黄炳权带领他的技术团队来到乌坭开办珍珠养殖场时,附近村民都觉得不可思议——不好好卖酒赚钱,却在“池老珠黄”时过来蹚浑水!

  黄炳权也很快发现:珠池的水质已远不如从前,死贝现象频频发生,所获珍珠品质不佳。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洗脚上岸”,而是守住寂寞,耐心着手恢复乌坭池曾经水草丰茂的自然生态环境,细心采集培育优良野生珠母贝种苗。

  在乌坭池平静的海面上,耸立着一座用木桩搭建的10多米高的“瞭望塔”,那是善于创新的黄炳权琢磨出来的插核工作台。过去,村民们插核大多在岸上进行,来回折腾好几个小时,珠母贝成活率大大降低。在珠池中搭建平台后,插核的珠母贝不到20分钟就可以下海。

  为保证每一颗珍珠的质量,黄炳权立下规矩:降低养殖密度——同样面积的水域,别人放养100个珠母贝,我们只放养50个;延长养殖时间——别人养一年便开贝,我们养3年再采珠。

  如今,生长在乌坭池100多公顷海域里的马氏珠母贝恢复到600多万只,“乌坭池牌合浦南珠”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谈起南珠品质面临的挑战,坚守乌坭池的黄炳权自信地宣称:我不舍南珠,谁能取代!

  5. 彩珠

  缤纷世界梦成真

  世人所见珍珠多为银白色,彩色珍珠极为罕见。那些五彩缤纷的彩色珍珠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有没有可能用养殖方法培育出来?在营盘镇杉塘村,当众多村民正热火朝天养珠致富时,有一位养珠人却在默默做着一个“彩珠梦”。

  1981年便开始养殖珍珠的石子聪,身材瘦小,貌不惊人,脑子却十分灵活。在采收自家养殖的珍珠时,他偶然收获几颗彩色珍珠。那斑斓色彩催生他强烈的探索兴趣:这些珍珠的颜色为什么会与众不同呢?

  1993年,石子聪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彩色珍珠生物培育技术研究。在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的养殖试验中,他落下严重痛风,甚至差点把命丢在海里。

  一次,石子聪用粗竹竿挑着珠母贝出海放养。出发时退潮,可以蹚水而行。干完活,立在沙丘上抬头一望,滚滚而至的海潮早已淹没归途。凭借自己良好的水性,石子聪纵身跳进海里,在浪涛中奋力搏击。筋疲力尽之际,突然,用来挑珠母贝的那根粗竹竿鬼使神差般漂到身旁!石子聪立即抱住竹竿,借助浮力慢慢漂游到岸边……

  长达10余年研究,历经上千次试验,石子聪率领他的团队终于采用生物技术在马氏珠母贝中培育出了玫瑰红、翡翠绿、海水蓝等多种颜色的彩色珍珠。这项在国内具有首创意义的科研成果,通过自治区科技厅鉴定,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海这边,“彩珠梦”梦想成真。大海那边,被古人称为“断望”的涠洲岛古珠池,一群珍珠养殖专家则在酝酿着一个“黑珠梦”。

  “断望”,位于涠洲岛与斜阳岛之间。在古人描述里,那里蕴藏着“终古不可得”的“上珠”。孕育“上珠”的,是体型比马氏珠母贝大得多的黑蝶贝、白蝶贝,它们孕育的黑珍珠、白珍珠直径可以大到2厘米,这让马氏珠母贝望尘莫及。然而,黑蝶贝、白蝶贝的家园远在太平洋法属波利尼西亚大溪地一带海域。处于亚热带的北海,只有在涠洲岛、斜阳岛海域能够偶尔见到它们的身影。

  和白龙一带平静的海湾相比,涠洲岛周边海域礁石嶙峋,水深浪急,古人出海到这里采珠,结果往往是伤心欲绝的“断望”!

  从2008年开始,养殖专家在涠洲岛海域尝试攻克黑蝶贝、白蝶贝养殖技术难关。经过多年试验,培育成活的黑蝶贝中,已经开始孕育出美丽的黑珍珠……

  令古人望而生畏的“断望”,如今寄寓着的是南珠一个美丽的期望。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海时关于打造好向海经济的嘱托,北部湾人正着力在这片美丽海疆书写闪烁着“珠光宝气”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编辑:芝洲莫鱼  作者: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