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环江香糯可是清朝贡品,用农家肥种出来,吃着又香又甜还不腻,老人小孩都喜欢!”近日,环江长北良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蒙国厂,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合作社深耕多年的环江香糯产业,从品种历史到种植销售,再到未来规划,勾勒出这款古老作物的现代发展图景。

环江香糯。庞春妮 摄
作为“环江五香”农产品之一,环江香糯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曾是皇室贡品,如今更凭借过硬品质获得官方认证——2020年4月,它成功拿下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其原产地锁定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明伦镇等北部乡镇,扎根于九万大山地腹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500-800米的山坳间日照短、气候独特,不仅让香糯生长期更长,更孕育出其独有的香甜口感。
在种植端,环江香糯始终坚守传统与生态:品种选用当地流传的传统农家香糯,灌溉水源取自九万大山山脉的天然溪流,全程以农家肥、有机肥培育,从源头保障品质。据统计,目前环江全县香糯种植面积达1.74万亩,年产量0.435万吨,产值突破6090万元,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而环江长北良丰生态种养合作社正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合作社自有种植基地150亩,还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800多亩,形成“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种植模式。

稻穗悬挂在房梁上“阴晒”。庞春妮 摄
蒙国厂补充道,为守住香糯品质,稻谷晾晒环节需特别“阴晒”,避免暴晒破坏口感,仅人工修剪环节就需投入大量人力,尽显匠心。
“好吃是基础,好卖才是关键。”蒙国厂说,环江香糯凭借优良品质打开了市场,本地常作为节假日礼品销售,广东、南宁、柳州等地更积累了稳定的老客户,市场价保持在12元/斤。不过,产业发展也面临挑战:梯田地形限制了机械化作业,村里务农人口减少,成为制约规模扩大的“拦路虎”。对此,合作社已明确发展规划,未来将重点突破机械化种植难题,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农户受益。
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10月,社员从最初的20人发展到如今的43人,其中包含36户脱贫户。通过参与香糯种植,社员每人每年可增收3000-8000元,真正实现了“小作物”带动“大增收”。

环江香糯。庞春妮 摄
值得期待的是,11月6日至9日,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将在南宁举办,该合作社将携环江香糯参展。届时,市民不仅能近距离了解这款“千年贡米”的故事,还能现场品尝其独特风味,亲身感受环江香糯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