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与越南接壤的爱店镇,这个面积仅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万人的边境小镇,2025年交出了一份震撼的经济答卷:1-10月上旬,爱店口岸出入境车辆12.9万辆次、旅客47.13万人次、货物157.35万吨、货值1041.38亿元,四项数据同比分别暴涨153.7%、55%、123.38%、165.92%,货值已超2023-2024两年总和。
爱店口岸货场出入境通道一片繁忙景象。向希旺 摄
从昔日默默无闻的边陲通道,到如今广西公路口岸“前三强”,“爱店奇迹”的背后,是爱店边检站这支仅80人的年轻队伍,以机制创新、精准服务与忠诚担当,搭建起连接中越的“黄金走廊”。近日,记者深入口岸一线,解码这份“千亿答卷”背后的边检力量。
机制破局:动态响应破解“流量与效率”难题
“以前旺季堵在口岸,榴莲在车里多闷10分钟,损耗就多一分。现在5分钟通关,水果到市场还是‘鲜灵’的!”常年往返中越的货车司机何子龙,对爱店口岸的通关效率变化感触颇深。
2024年10月,爱店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启用后,越南榴莲、山竹等生鲜产品入境量激增,叠加崇左—爱店高速公路贯通带来的车流红利,口岸通关压力陡增。如何在“流量暴涨”中守住“效率底线”?爱店边检站的“动态响应支援机制”成为关键抓手。
“我们打破传统执勤边界,构建‘跨执勤队协同、跨岗位互补、跨现场联动’模式,高峰时段全员下沉一线,确保通道全开。”边检站党委委员、副站长刘树明介绍,通过动态调整车道配置,将货场通关从“5天8小时”延长至“7天10.5小时”,今年已累计提供超960小时延时服务。数据显示,该机制让口岸单小时最大通关能力提升30%,车辆平均候检时间缩短25%,跨境物流循环效率提升40%,货物滞留时间压缩65%。
在危化品通关领域,这一机制的创新应用更显精准。作为广西唯一陆路危化品出口口岸,爱店边检站针对危化品与普货混杂通关的痛点,联合海关、地方政府推出“提前报备+错时通关+人车分流”模式,将危化品车辆出境时间固定在每日8:30-10:30专用时段,实现“24小时内通关、中越全程1-2天抵达”。自2024年4月获批危化品出口资质以来,口岸已安全验放相关车辆2767辆次,保持“零事故、零停留、零风险”记录。
爱店口岸货场车辆有序出境。向希旺 摄
精准服务:从“通道经济”到“口岸经济”的转型密钥
“2021年跨境电商出口才466辆次,2024年就到5542辆次,今年前9个月已突破8003辆次!”广西宁明锦明国际贸易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农校平的话,道出了爱店口岸新业态的爆发式增长。而这一增长的背后,是边检站对企业需求的“精准画像”与服务升级。
针对跨境电商“清关效率不均、服务配套不足”的痛点,边检站联合海关在2025年9月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投运后,推出“简化申报、清单核放、汇总统计”措施,设立专用绿色通道,并组织境内外法律法规培训,帮助企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以前申报要填十几项,现在简化后几分钟搞定,还能实时追踪货物状态。”农校平说,边检站推动的智能车辆调度系统,让电商货物通关效率再提20%。
服务的精准性,更体现在对地方产业的深度赋能上。宁明县口岸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付光翠介绍,依托边检高效通关服务,当地已引进12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覆盖腰果、茶叶、冻鱼虾的产业集群,2025年1-8月落地加工总产值达7.98亿元。“边检的‘预约通关’‘午休加班’模式,让企业不用再担心货物滞留,敢接更大的订单了。”付光翠举例,广西宁明麦佳食品有限公司依托快速通关,今年腰果加工量同比翻倍,带动50多名边民就业。
边民互市的繁荣,更让发展红利惠及普通群众。2025年1-9月,宁明县边民互市累计备案11282人,参与贸易8.24万人次,带动边民增收248.98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1.1万元。“以前靠种地,现在在口岸做搬运,每月能挣4000多块。”爱店镇边民黄大哥的话,道出了口岸经济带来的民生温度。
民警查验出入境车辆。庞春妮 摄
智慧赋能:80人队伍的“硬核”担当
在爱店边检站的执勤现场,AI图像识别系统实时扫描车辆信息,安全智能锁实现货物全程监管,“快捷通”系统让申报流程“一网通办”——这些科技元素,成为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队伍,撬动千亿口岸经济的“杠杆”。
“我们80人要守好国门,还要服务好激增的车流,必须靠科技‘减负增效’。”边检站政治委员周衍奇说,站里深化“智慧边检”建设,推动新技术与查验环节深度融合,目前生鲜产品“随到随检”、危化品“信用分级查验”等场景,已实现80%的流程自动化。
科技的背后,是队伍“软实力”的支撑。每晚口岸关闭后,边检站的“夜校”灯火通明,民警们学习外语、法律、查验技巧,近年来已有21人次获嘉奖,5人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人拿下计算机软考证书。“口岸业务越来越复杂,不学习就跟不上。”新警小黄说,他刚通过越南语等级考试,现在能独立完成越南司机的证件核验。
这支“小队伍”还扛起了“大安全”的责任。2025年以来,边检站依法查阻违法违规人员31名,查处涉私货物2批,抓获在逃人员2名,联合侦办妨害国(边)境案件29起,在高效服务与安全管控间找到了精准平衡。“边检民警常和我们一起加班,货场哪里有隐患,他们比我们还清楚。”农校平说,正是这份“守牢底线、做好服务”的担当,让企业敢放心扩大进出口规模。
爱店口岸货场出入境通道一片繁忙景象。向希旺 摄
未来图景:从“双边口岸”到“国际枢纽”的跨越
站在爱店口岸的观景台远眺,那呼通道智慧口岸项目的建设正酣。根据规划,宁明县将联合边检站推动爱店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2030年前完成那呼通道一期建设,2035年实现智能化货运24小时通关,届时口岸货运通道将扩容至“7进7出”14条,年通关能力跃升至旅客150万人次、货车30万辆次、货物500万吨。
“我们要从‘通道守护者’变成‘发展赋能者’。”刘树明说,边检站下一步将深化“边检+N”协同机制,与海关、地方政府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让“无感通关”覆盖更多场景。在宁明县的规划中,依托升级后的口岸,当地将打造跨境产业园区,吸引更多加工、物流企业落地,推动爱店从“过路经济”向“产业集聚地”转型。
夕阳下,爱店口岸的国徽熠熠生辉,货车仍在有序通关,民警们的身影在车流中穿梭。这个边陲小镇的故事,不仅是一组组增长的数据,更是一支边检队伍以忠诚与创新,让“兴边富民”的蓝图在国门一线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正如那面“国门先锋”旗帜所昭示的,爱店口岸的“黄金走廊”,正向着更广阔的未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