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7 17:39:01 本网综合

  一、基本情况。位于红水河畔的菁盛乡是都安瑶族自治县东部片的一个山区乡,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8公里。该乡东接百旺乡,南连龙湾乡,西邻澄江乡,北与马山县金钗镇接壤,最高海拨1915米,最低海拨698m米,平均海拨1000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均降雨量1224毫米,森林覆盖率65 %以上,总耕地面积20104亩,都是旱地,人均耕地0.4亩。辖13个村民委414个村民小组,聚居有壮、瑶、毛南等少数民族,人口2.3万人。红水河流经菁盛乡境内19公里,是乐滩库区淹没区之一。交通方面,有忻城至大化二级公路由东至西穿菁盛而过。目前各村民委都已建成村级公路,乡府所在地的菁盛村,东岸与西岸交通仍靠船只摆渡。目前全线水上交通还处于“有水无航”状态。

  二、旅游经济与扶贫开发中应坚持做到“五结合”与“五突出”。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菁盛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目前全乡还有14016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占总人口的58%,是都安集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大石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作为红水河流域的一个山区乡,旅游经济与扶贫开发不只是旅游部门或者上级党委政府的事,也是乡镇本级政府的事,更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是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同时关系到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问题。如何让旅游开发与扶贫攻坚工作相互促进,菁盛乡在这方面做了以下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坚持旅游开发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造红水河流域旅游的基础性工作。途经菁盛乡唯一的一条二级公路——忻大二级公路在境内全长21 公里,需征地近300亩,涉及5个村民委27个村民小组 300多户,需拆迁 119户民房,总共23800多平方米。为配合二级路建设,乡党委政府全力开展工作,按期完成征地拆迁任务,该公路已于2014 年建成通车。为促进交通基层条件改善,乡党委政府内引外联,主动引进项目资金 160万元,用于全乡村屯级路建设,2012至2013年,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条 7公里, 13个村328 个屯实现通路困难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本乡籍干部资源优势,先后争取计划外资金290万元, 解决了长期以来两个村没有通乡公路目问题和一批集中供水项目,引资246万元的基层政权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引资50万元修建的红水河交通码头建设工程已经完成施工任务,街道的路网建设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异地安置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通村四级公路硬化工程即将全面启动,三个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红水河航标灯塔已经全面建成 ,这些航标建设为打造大河漂流和红水河复航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都安的旅游资源丰富,澄江地质公园和地下河地质公园、三岛湾国际度假村、瑶岭河漂流等都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基础条件还不足以接纳游客组团观光,因此,突出基础设施是加快旅游经济步伐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是坚持旅游开发与增加群众收入相结合,突出解决民生问题。2012——2013年全乡种植核桃8681亩,超额完成县委县府下达年度核桃种植任务的800%,目前核桃长势良好,为山区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广西大华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引进优良葡萄品种,全力提升群众种植山葡萄的积极性,在文华、隆德、义德、东成、地州、三并、加禾等村建立山葡萄种植示范片,开展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与自然生态共生栽培应用示范推广,通过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村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建成示范点三个,完成种植任务20000多亩,力争在山葡萄收入方面实现人均增收300元以上,为打造“山葡萄之乡”和山葡萄原汁酿酒产业创造条件。此外,还在东成村尝试种植火龙果示范片20 亩,试种成功后将在沿河一线推广,为扶贫开发增添新的产业。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建设方面,为做到一村一品,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山区特色养殖业有了新收获,在文华村创建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在隆德等村探索实施生态猪养殖示范点,继续实施“千山万弄”百万羊工程,在十三个村各发展25户以上规模养殖;在新成村等村创建竹鼠、瑶鸡及七彩鸡养殖示范基地;在三并等村成立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养猪。

  三是坚持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突出民族地域特色。实施“山上搬山下安置”和“山凹搬山中”工程,把山区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于0.3亩和对土地依赖少的贫困人口搬到菁盛村下街屯移民安置点安置,全乡共安置108户500多人。将不愿远离故土,又依赖土地生存而又不通路的村屯的居民,有计划、分步骤地从弄场底部搬到山间或山中、山脊通公路的地方安置,一方面解决了道路交通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了多元化扶贫方式的转变。在搬迁规划工作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现了群众说了算的目标。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努力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是坚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突出解决生态问题。红水河流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开发红水河旅游,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符合追寻文化品位、绿色环保和时尚的需求。未来,红水河漂流将是旅游经济的一大特色,也是开发扶贫的新大陆。旅游经济重在解决人们的精神享受,而红水河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沿河秀丽风光,恰恰解决了红水河漂流沿线看什么,吃什么的问题。为做好大河漂流的前期工作,菁盛将分地段、分村庄,沿河逐步连片种植刺竹、木棉树、核桃树、桃树等,力争做到两岸不同地段,出现不同但又相对成片成带状的林木,全力打造沿河风光。在山区村,长年外出务工土地丢荒的地块,则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或者土地轮转工作,做好石漠化治理。按照区、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推进美丽菁盛.清洁乡村工作,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菁盛而努力。

  五是坚持旅游开发与加强老龄工作相结合,突出长寿品牌。2013年7月3日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自治区已明确把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作为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都安是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联动发展区,菁盛乡现有百岁老人11人,达到中国和联合国“长寿之乡”规定的“存活百岁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7/10万和7.5/10万”的标准。80岁以上高龄老人333人,占区域内人口比例的1.4%,长寿持续性达到长寿之乡的评定标准。结合广西正在打造中的“东巴凤大都天”都安三岛湾国际长寿旅游区工作,菁盛乡全力做好老龄工作,全额发放80岁以上高龄养老津贴,加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使老年人的生活有更为安全的保障。在下街屯移民新村新建养老院一所600多平方,住房32 间,解决30 个孤寡老人老无所住、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问题。

编辑:spring  作者: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