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0 10:15:43 广西日报

  “背着犁耙种田地,哼着山歌搞旅游。”

  近日,笔者到龙胜各族自治县,处处感受到当地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

  “如果不是梯田旅游开发,我们都还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现如今,水电到户,硬化道路通村屯,家家都参与旅游产业,人人都能获得分红,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龙脊镇大寨村村支书潘保玉说。

  大寨村以龙脊梯田蜚声海内外。村内“西山韶月”“千层天梯”“金佛鼎”等梯田自然景观及浓郁的瑶族风情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2006年开始,该村整村推进发展旅游扶贫。“以前没有修索道的时候,村民主要靠卖自家的农产品,当挑夫营生,少部分人开旅馆;后来旅游公司为了推进旅游开发,与村里合计修索道,但却遭到了村民的反对,修缆车的施工队也多次被赶出村里。”潘保玉说,为了说服村民,他领着两位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劝说,给他们算细账,细数修通索道后能带来的好处。精诚所至,村民们的思想也开始转变,索道于2012年正式修通。

  索道修通后,村里的收入每年都翻番。2016年,大寨村获得的分红达473万元,是2012年的4倍多。“在路边摊卖红薯的阿婆,一年的收入也有1-2万元。”潘保玉自豪的说,村里原来共有贫困户47户196人,去年仅靠旅游分红一项,多的可达4.3万元,村里所有的贫困户因此脱贫摘帽,而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了7800元。

  在龙脊梯田山脚下的黄洛瑶寨,尽管没有了山上的天然资源优势,但世代居住于此的红瑶群众同样也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诀窍。“天下第一长发村”,便是他们打造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品牌。

  “我已经在这里演出10多年了,表演的舞蹈融合了我们红瑶的民族特色,以长发表演为主,难度不大,一台演出下来也就半个小时左右。”村民粟维艳介绍,他们每人每月都有15天可以参与演出,演出一场可获得15元的收入,平时可以演3-4场,旺季时一天可以演10来场,到年底每人还能获得1000多元分红。平时不用演出时,她就在地里干农活,种3亩百香果,一年收入也有五六千元。这样算下来,她家去年一年的收入就达2万余元。

  旅游产业给黄洛瑶寨贫困户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2007年开始,屯里与旅游公司合作;到了2016年,全屯实现旅游歌舞表演收入200余万元,销售工艺品收入8余万元,仅旅游这一项给黄洛群众带来每年每户2万余元的收入。

  在龙胜,像大寨村、黄洛瑶寨这样的乡村还有很多。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旅游产业,该县正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修建了一条长300多公里、连接全县所有乡镇和80%行政村的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将全县作为大景区来建设,作为扶贫大棋局来走活。

  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龙胜以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带动众多群众吃上“旅游饭”“生态饭”,摆脱贫困奔小康。据统计,目前该县直接从事旅游业的有2.5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有5万多人,乡村旅游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比例30%以上。

编辑:薇璞  作者:龙 博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