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1 02:26:21 柳州日报

  生态风景美 苗山花正开

  ——写在融水入围“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之际

   7月12日至16日,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考核,对融水苗族自治县等10个县(市、区)成为“2016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进行公示,融水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首次入围评选。消息传至融水,大苗山各族人民欢欣鼓舞,通过网络、微信、微博不断刷屏点赞。

  获此殊荣,是融水“十二五”以来“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促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十三五”开局后,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迎来的“开门红”,更是51万苗山各族儿女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以优异的生态建设成绩向十九大献礼。

  “十二五”以来,融水县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理念,加大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模式,坚决打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生态功能区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1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24亿元,增长18.1%;财政收入完成6.4亿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0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9元,增长7.1%;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等称号;全县有6个乡镇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称号。

  “十三五”期间,融水必须围绕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定位,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加快传统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推进发展现代生态工业、生态农林业、生态服务业,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目标。

  1 坚持产业带动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走具有融水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壮大发展现代生态农林业。围绕建设广西生态林业强县目标,按照生态保护优先、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原则,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在稳定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基础上,重点实施杉木、毛竹速丰林建设和珍贵树种林木建设等项目工程,建设全国最大杉木用材林基地、广西最大毛竹速丰林基地、重要珍贵林木和森林绿色生态食品基地,把融水县建设成为森林环境优美、林业生态效益显著、林业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生态林业强县。到“十三五”期末,全县林业总产值和林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5亿元和10亿元左右,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

  建设生态绿色食品基地。充分利用融水森林生态系统中特殊的生态环境,培育和引进龙头加工企业,加强转化加工能力,创立品牌,发展市场适销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特色产品档次效益。重点开发高山名茶、竹笋、香菇、木耳、蕨菜等森林绿色食品,满足社会对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建立森林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积极推广应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努力扩大无公害、生态、绿色和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十三五”期间,全县建设示范性森林食品开发基地5~8处,其中名优茶叶基地2处,竹笋基地2~3处,蕨菜等山野菜开发示范基地1~2处;到2020年,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建设生态特色现代农业基地。以加快建设“融水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重点,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现代生态特色农业基地,优化特色农业结构布局,促进县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实现现代农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农业增加值11亿元左右,年均分别增长7%和6%左右。

  加快发展生态工业。以康田竹木生态加工园区为重点,打造循环生态型工业园区,促进工业集聚和绿色发展。强化招商选资,不断发展壮大竹木加工、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建设广西生态林业强县。以培育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生物制药、健康食品等为重点,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工业,努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016年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9.8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5亿元,增长6.2%。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按照“秀美融水·风情苗乡”旅游发展定位,挖掘县域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使“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协调发展。2013年以来,全县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目前全县有国家AAAA级景区3个,国家AAA级景区6个。

  2 坚持项目带动 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好国家有关政策倾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制约融水加快发展的瓶颈问题。

  突破重点难点,推动全面发展。紧紧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积极主动招商引资,每年确定重点项目100项以上,投资100亿元以上。2016年推动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22个,融州大桥和城南大道建成通车,县城南、北环交通路网基本构建,民族高中、思源实验学校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建设框架进一步拓宽。“十二五”期间,该县在全市县区中率先运用BT模式,投资10亿元建成村村通水泥路109条1055公里,通村水泥路率由2010年的40%提升到2016年的100%,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加大投融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发展主攻方向和产业布局,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精心收集、编制、包装一批优势项目,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进一步完善联评联审制度,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意识,营造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的准入投资创业条件,扩大入驻企业示范效应,吸引碧桂园、苏商集团等知名企业投资开发。与自治区农发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达成融资协议100多亿元,目前到位资金30亿元。

  3 坚持脱贫引领 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一最大的政治责任、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围绕目标,精准施策,整合资源,用好政策,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2016年,该县实现脱贫摘帽贫困村17个,减少贫困人口25783人,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脱贫摘帽任务,顺利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并代表自治区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和省际交叉检查。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围绕糯米柚、禾花鲤等8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融水香鸭等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进“8+2”特色产品提升工程,确保产业对脱贫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2016年全县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近5000万元,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达27632户,覆盖率达96.75%。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围绕“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有出路”的目标,按“县城集中安置为主,乡镇、中心村安置为辅”的原则做好规划布局,力争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0.52万户2.11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017年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4个,完成搬迁2083户8849人。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把近900条20户以上的屯级硬化道路项目全部纳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面启动2017~2019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101个贫困村20户以上屯级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年内开工建设屯级道路336条1014公里。

  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每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投入不少于50万元。结合各村实际因村施策,通过集体资源租赁发包、发展农村服务产业、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等方式,提升村级组织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2017年脱贫摘帽村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2020年达5万元以上。

  日报通讯员 覃天阳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融水县新闻中心提供)

编辑:芝洲莫鱼  作者: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