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0 18:03:35 河池日报

  宜州讯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67亿元,同比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9亿元,同比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58元,同比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79元,同比增长8%……2016年,宜州市主抓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积极探索“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不断做大民生蛋糕。

 

  抓特色、树品牌,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进桑蚕、糖蔗、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2016年,该市新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县级示范区2个、乡级示范区8个;粮食总产量达22.27万吨,荣获自治区粮食系统“二星级粮库”称号;糖蔗种植面积达24.22万亩,居河池市首位;桑园面积33.8万亩,鲜茧产量6.2万吨,农民养蚕收入23.79亿元,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11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并荣获“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荣誉称号;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达33个。

 

  打基础、利长远,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奋力打造“宜居宜州”。提升改造中山公园、浙大西迁广场等项目,完成“三姐故里·歌海宜州”城市形象雕塑建设,建成滨江景观休闲带、冯京公园游乐场等项目,成功入选全区2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县;筹措资金8.96亿元,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31个,城乡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实施“一事一议”项目339个,累计完成投资6021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8.27万人。

 

  建平台、推项目,增强县域发展后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建设“活力宜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增企业598户,注册资本19.6亿元;成立宜州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及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启动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制,全年受理代办事项33个,办结率达96.9%;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内资到位资金49.1亿元,外资到位资金2400万美元,外资到位总量排河池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被评为“广西知识产权示范县(市、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深挖掘、求突破,发挥旅游带动效应。新创建怀远古镇、拉浪生态休闲旅游区等2个国家级4A景区、2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获得“中国长寿之乡”“徐霞客游线标志地”“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刘三姐镇、庆远镇获得全国首批“中国老年宜居名镇”;跻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列,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41.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约48.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24%、28.92%。

 

  谋福祉、办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该市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打造“和谐宜州”。落实1.69亿元,深入实施宜州教育振兴八大工程,办人民满意教育;大力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0个;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400元;实施危房改造1900套,竣工1796套;扎实开展脱贫攻坚行动,全市2016年拟脱贫的7个贫困村4293户16429人均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林秋妮)

编辑:芝洲莫鱼  作者: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