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7 10:06:27 广西日报

 

  景区的民俗表演,让远方来客如痴似醉。

  大批游客涌入田墉自驾游营地,乡亲们为客人摆开场面盛大的百家宴。

  ①该县四荣乡荣地村归报屯成为游客拍摄美丽乡村的热点景区。

  ②在安太乡小桑村青山苗寨,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原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黄格胜给学生上写生课。昔日贫困的青山苗寨,正依靠旅游,走上富裕的道路。韦鼎标/摄

  ③游客满怀欣喜体验苗山烧鱼。韦鼎标/摄

  ④游客在融水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的格桑花田里自拍。

  村民在融水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里的富恒农业公司观光草莓园除草。该园区计划带动1200户3200人通过旅游产业脱贫。

  领到农家乐建设贷款后,四荣乡荣地村村民与金融部门负责人热情握手。

  融水重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图为旅游扶贫公路通往大苗山深处。 黄孝邦/摄

 

  整合部门资源,依托一个龙头景区,带动一片乡村旅游,促进一方百姓增收——这是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总结出来的新模式。2016年1至11月,该县旅游扶贫投入6642万元,有望带动4316人在旅游产业发展的“长链”上摆脱贫困。

  把秀丽山水和浓郁风情“卖给游客”,以旅游产业发展摆脱贫困,是融水苗山深处困难群众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2013年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以来,融水把旅游作为县域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做到交通建设优先安排景区景点公路,农业产业优先扶持景区景点农民发展种养业,城镇化建设优先考虑旅游景观和旅游配套设施需要。

  旅游发展“三个优先”,促进了融水旅游扶贫规划实实在在“落地”,形成了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旅游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旅游与精准帮扶相结合的格局,探索出了“旅游+农业产业”“旅游+金融扶持”“旅游+互联网”“旅游+服务业”“旅游项目+贫困户”等模式。

  有1400多人的四荣乡荣地村是融水旅游扶贫示范点。2013年以来,县农业、水利、扶贫、旅游、文化等部门先后投入各类项目资金2650万元,用于村寨风貌改造以及观光亭台、鼓楼和龙女沟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建设,让荣地村通了水泥公路,成了“乡愁”旅游村落,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尽情地消费着村里的瓜果、蔬菜,享受当地的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4700多元增至2015年的7000多元。

  实施乡村旅游奖励政策,对聘用贫困户劳动力的旅游企业给予奖励扶持,进一步发挥了旅游助推脱贫的力量。彩云苗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开发苗族传统刺绣文化的微型企业,除享受税费减免之外,还获得近50万元政府给予的生产资金支持,形成了“公司+绣娘+旅游产品”的发展模式,吸纳了150多名当地留守贫困妇女参与苗绣旅游产品生产,不到一年就创造了近50万元的收入,直接带动了贫困留守妇女家庭脱贫。

  “融水旅游扶贫的推进,得益于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这两个‘龙头’的带动。我们在‘创特’‘创域’过程中打造的‘一条旅游黄金线’‘六大旅游产品’,覆盖了6个乡镇,正在带动成千上万的村民进入旅游这条产业链。”融水县旅游局局长周卫军说。

  2013年以来,以“创特”“创域”为契机,融水县本级财政每年投入旅游发展资金5000万元以上,全县旅游固定资产投资达7.52亿元,吸引民间资金45.8亿元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打造县城至元宝山休闲旅游与文化体验旅游黄金线,形成了系列旅游产品:以元宝山、贝江、龙女沟为代表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培秀、雨卜等为代表的民族风情体验旅游产品,老子山、老君洞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民族坡会、芦笙斗马节为代表的节庆旅游产品,元宝山登山、龙贡漂流为代表的探险旅游产品和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

  融水,已逐步成为全区最佳乡村休闲旅游胜地和自驾游重要目的地,村民们长久以来的旅游致富梦正在一步步地实现。2016年1至10月,融水全县接待游客395.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6%和19.54%。

  (张耀华 覃天阳)

编辑:芝洲莫鱼  作者:
首页